Go to contents

新年音樂會安可曲的故事

Posted January. 12, 2018 08:07   

Updated January. 12, 2018 08:33

한국어

1日上午11時15分,2018新年音樂會在威尼斯鳳凰劇院(又名不死鳥大劇院,Teatro La Fenice)舉行。1792年開館、有著“不死鳥”之意的鳳凰劇院,是威爾第的5部歌劇作品舉行首演的歌劇聖地。在今年的新年音樂會上,首次由亞洲人來自韓國的鄭明勳指揮家負責,受到了世界音樂界的關注。該演出通過意大利國營廣播(RAI)現場直播。

 在後半部通過威爾第和普契尼的歌劇精彩場面裝飾的節目結束後,安可曲(Encore)演奏了相當于意大利國歌的、選自威爾第歌劇《拿布果》的《希伯來奴隸大合唱》。而且,鄭明勳指揮還送上了新年問候,“在世界歌劇的中心意大利,在最美麗的城市和最美的劇場迎接新年,真的是受到了恩賜的有福之人。用最美的音樂面向世界送上新年問候。”在意大利總統和威尼斯市長出席的觀衆席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大部分國民都知道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的安可曲是《拉德茨基進行曲》。該曲子以觀衆席的聽衆像軍人一樣,跟著節拍熱烈地鼓掌而聞名。在韓國國內,7日,在KBS電視台播放了由意大利指揮家裏卡多•穆蒂指揮的“2018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和往常一樣,以《拉德茨基進行曲》結束。但是,鄭明勳爲什麽在鳳凰劇院舉行的新年音樂會中演奏了《拿布果》,而沒有選擇《拉德茨基進行曲》呢?

 其理由與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的起源有關。1939年12月31日,在納粹德國統治的奧地利維也納舉行了爲軍人舉行的慰問演出。這是維也納愛樂樂團主辦的一種合並慶祝音樂會。團員的一半以上加入了納粹黨,6名猶太人演奏者是以強制收容的方式後加進去的。對納粹軍人來說,相比于莫紮特和貝多芬的嚴肅的交響曲,極具娛樂性和刺激性的“維也納華爾茲”顯然更爲合適。該節目由約翰•施特勞斯二世的華爾茲填補了。具有政治目的的該活動就是每年全世界90個國家4億人以上觀看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的開始。

 在18世紀後期萌生的華爾茲,是一種男女在緊貼上半身的情況下旋轉並跳舞的輪舞。華爾茲在歐洲全境展開是在1814年到翌年6月爲期9個月舉行的維也納會議時期。討論如何處理拿破侖戰爭問題的維也納會議是歐洲主要列強的外交舞台。因200個國家的代表和隨行人員的到來,維也納變成了擁擠而激烈的會客廳,且每晚都變成了舞會。當然副作用也很多。維也納會議結束後在維也納誕生了無數的“私生子”。貝多芬在談及傲慢無禮的華爾茲時憤慨地表示,“這是一種應該丟進垃圾桶的低俗的音樂。”

 1870年統一之前,包括威尼斯在內的意大利北部是奧地利的殖民地。1848年拉德茨基將軍率領的奧地利帝國軍冷酷無情地鎮壓了威爾第也曾積極參與的意大利獨立運動。血染倫巴第平原的拉德茨基凱旋維也納時,約翰•施特勞斯一世敬獻上的曲子正是《拉德茨基進行曲》。

 因此,在意大利鳳凰劇院的新年音樂會中,《拉德茨基進行曲》由于是“過去的敵國”的音樂,因此是被禁止的。意大利國營廣播(RAI)現場直播了鳳凰劇院的新年音樂會,而沒有選擇意大利人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因此穆蒂在采訪時對RAI大發牢騷,這在意大利引起了爭議。我們國家又是怎樣的情況?鄭明勳指揮的鳳凰劇院的曆史性新年音樂會在KBS甚至都沒有錄像轉播。幾年前,國內代表性交響樂團的新年音樂會安可曲是《拉德茨基進行曲》。對曾經曆過外國的侵略的我們國家來說,比起《拉德茨基進行曲》,《希伯來奴隸大合唱》在情緒上應更爲合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