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獲獎的建築“不一定是好建築”

Posted July. 23, 2016 06:56   

Updated July. 23, 2016 07:34

한국어

作者在序言中說:“一個建築物擁有結構、外觀、細節3個物質性要素,空間設計、用地、材料、建築工法以外,‘能夠提升最終作品品質的無言的努力’是建築的本質。”

書籍和建築物是一樣的道理。為了讓整本書都是高品質的文章,作者嘔心瀝血,這樣的文章才是書的本質。“‘書’這種建築物”的空間設計便是編輯策略。琢磨採用哪種紙張、如何裝訂,就和考慮建築物的結構和外觀是類似的。

作者既是建築家,又是著作家,還是教育家。他的文章很是平淡,沒有誇張和臆斷,書中條理井然地融合了作者的經驗和見解,越到後半部,這一特點就越明顯。但是,越看越讓人產生“如果使用更輕一些的紙張就更好了”的遺憾。如能輕便地攜帶,人們就能夠更容易地咀嚼作者的遠見卓識了。

“人們欣賞建築,大部分不是體驗整體,而是體驗一部分。建築家的邏輯比起說明來,更傾向於說服,所以大多不能相信。這本書沒有完美的理論或廣泛的探索,而充滿了自我傾向的符號。‘好的建築太少’,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人為地去區分好壞。”

這些話平淡而又爽快。我們認為的所謂“好的建築”是什麼呢?是多次獲獎的著名建築家在設計大展中奪冠的建築嗎?作者寫道:“設計比賽注重的是出人意料,而不是審慎;是單純而又具里程碑性,不是解決方案;是炫目,而不是精細。”雖然不是能夠改變現實的批評,但讀起來的感覺頗為痛快。書的原名為“How Architecture Works”



記者孫澤均 soh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