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發黴變色,近57%的紙類文物需要做保存處理

發黴變色,近57%的紙類文物需要做保存處理

Posted January. 16, 2017 07:00   

Updated January. 16, 2017 07:15

한국어
據顯示,書、畫等用紙張制成的大部分國家指定文化遺産的保存狀態都不太好。

 國立文化遺産研究所在研究報告論文集《文化遺産》最新一期中指出,“對2014~2015年書籍、繪畫等53件紙類文物的狀態和保管環境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經確認其中30件(56.6%)需要做保存處理。”據調查顯示,13件(24.5%)存在著數量、大小等基本信息不明的狀況。狀態良好、不需要做保存處理的文化遺産僅有18件(34.0%)而已。

 據文化遺産廳透露,韓國國家指定文化遺産總共有4482件,其中紙類文物爲20%(963件)左右。此次報告書是從中隨機挑選出53件進行調查得出的。

 據報告書透露,朝鮮前期文臣徐居正寫的木版本、朝鮮時代文學批評史研究的核心資料《東人詩話》(寶物第1712號)存在著嚴重磨損的狀況。高麗時代性理學家樸尚衷1370年贈送給時任晉州牧使李仁敏的《近思錄》(寶物第262號)出現了發黴的情況。近思錄是稀有的現存高麗本,而且被認爲是在朝鮮初期性理學史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朝鮮前期學者權柱的宗孫家流傳下來的《權柱宗家古文書》(寶物第549號)發生變色,顔色變爲了褐色。《權柱宗家文籍》(寶物第1002號)被判定由于保存處理不善而進一步遭到損壞。

 《光山金氏禮安派宗家古文書》(寶物第1018號)的名稱、年代、數量錯誤標記的事實已得到確認。《柳成龍宗家文籍》(寶物第160號)在被指定爲國家指定文化遺産當時部分文件被遺漏的事實也浮出了水面。

 研究所計劃以在此次調查中暴露出問題的文物們爲對象從顔料和材質、結構等著手進行精密調查,並討論以此爲基礎建立“文化遺産保存管理數據庫(DB)”的方案。

 國立文化遺産研究所解釋道,“紙類文物在材質特性上由于容易受到溫度和濕度、物理力量等的影響而尤其脆弱。”“建議那些收藏保存狀態不太好的文物的個人把(文物)寄存在具備恒溫、恒濕功能的地方。”



金相雲 suk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