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應該果斷地放寬限制,讓“金融的三星電子”出現

應該果斷地放寬限制,讓“金融的三星電子”出現

Posted December. 15, 2018 08:50   

Updated December. 15, 2018 08:50

한국어

沒有強大的金融就不會有強大的經濟,抱著這種危機意識,《東亞日報》在過去的壹個月裏不僅訪問了銀行、證券、保險、信用卡公司等國內金融公司,還前往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北京、悉尼、新加坡、胡誌明市等海外金融產業現場進行了集中采訪。在這裏再次確認,韓國金融產業依然在官治的陰影下呻吟,被認為是執行國家政策或為實體經濟而存在的公共基礎設施。

在韓國的競爭國家中,金融公司並沒有受到特別的約束,而是將數字技術和金融相結合,在創造新產業的最前線努力地創造就業崗位。相反,韓國的金融公司卻被種種限制所束縛,根本不敢有進軍海外的想法,只是在井底經營。

結果,經濟規模排在世界第12位、國民收入進入3萬美元時代的韓國,沒有壹個銀行進入世界50強,進入100強資產運營公司名單的國內運營公司也壹個都沒有,韓國因此也不免成為金融落後國。銀行規模變大,卻推不出新的金融技術和商品,只能依靠安全的擔保貸款。

但是,連同這些政策也正被各種政府政策所左右。以信用卡公司為例,政府直接決定信用卡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信用卡手續費。雖然金融當局表示這是不合理的價格控制行為,但是國會在2012年制定了針對選民的裝門面政策,至今死死抓住不放。不僅是法律、執行令等看得見的規制,金融當局下達的各種口頭方針、行政指導等“影子規制”,也是應該盡快消失的舊時代性管制殘余。

盧武鉉政府有過“東北亞金融中心”的宏願,李明博政府有過“百萬銀行”,樸槿惠政府則有過“創造金融”。目前,政府為了平民經濟,除了徹底監視監督金融公司外,並沒有提出有關金融產業發展的明確藍圖。從韓國的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水平來看,金融領域肯定會出現像三星電子壹樣的超級優良跨國企業。因為產業資源部沒有半導體主管部門,所以才出現了三星電子,這聽起來並不像玩笑,因為這正是被各種規制束縛的韓國金融產業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