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老舊行政阻礙“科學強國”

Posted April. 12, 2019 08:23   

Updated April. 12, 2019 08:23

한국어

  2016年底開始在《東亞日報》連載的《科學散文》不久前收尾了。感謝編輯部允許我在報紙上發表陋作。回顧發現,對研究的回顧相比國內更重視海外,相比東亞圈更重視英美圈,所以很可惜。幸運的是,能夠接觸到生物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機器人工程、醫學、腦科學等所有領域的最新消息。

 目前,韓國科學技術界正遭受業績主義、部門間利己主義、不靈活的教育和缺乏創意性、惡劣的研究文化等四重苦難。文在寅政府上臺後不久,流傳過“科學技術項目提案中要有‘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字眼,才能拿到項目”的說法。包括現有的制造業在內,超出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軟件、機器人,連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都被列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範疇。不僅是大學界,企業和研究所也為了在這壹陰影下存身,而正在修改原有的研究計劃書。這與“創新經濟”像幽靈壹樣飄蕩的時期如出壹轍。

 有些中小企業慨嘆,連上網都做不到,公務員們卻在強調智能工廠並試圖應用。科技人員忙於配合各種行政業務和會計,研發被拋在腦後。現實中,已經很難分辨是科學技術還是科學行政。科技教育現場更是慘不忍睹。從教育統計來看,校外青少年人數達數萬人。把他們稱為“校外青少年”,這本身就是胡說八道。學校已經失去了時空和教授、學習者的界限。在僵硬的教育體系中,很難期待會有柔軟的創意性。

 國內科學技術人員中沒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阿貝爾獎獲得者,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結果。我們記憶中偉大的韓國科學技術者們,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刻苦的個人努力發光閃亮的。缺乏優秀的研究系統和文化,缺乏友愛和協作體系。特別是學緣、地緣、血緣等身份制約,依然像幽靈壹樣在科技界飄蕩。雖然是奴婢出身,但曾建造過自擊漏的張英實是如何死去的都不得而知。同壹時代,西方科技工作者借助貴族的贊助,將科技推向藝術的境界。此後,協作體系也重新開啟了現代科學的地平線。發現鐳和鈈的居裏夫婦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克裏克和沃森相互彌補各自的優缺點,揭示DNA的雙螺旋結構,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創立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有壹位優秀的程序開發者,名叫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谷歌已經成為世界所有信息的中心,它是由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合作誕生的。

 韓國科學技術界應該關註的是科學的本質。科學不是政治、行政或部門、機關的利己主義,其本質是充滿好奇心的創意性和健康的批評。創意性與批評是合作體系的基礎。如果按照政府指示的方向搞研究,按照上級的命令實施,按照教授們的要求做實驗,韓國科學技術只會增加陰影。


李恩澤 nab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