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藍眼睛和白皮膚

Posted April. 17, 2019 08:00   

Updated April. 17, 2019 08:01

한국어

  有壹個少女想擁有壹雙藍色的眼睛。少女想讓自己的眼睛像電影裏白人女人的眼睛或自己擁有的白人洋娃娃的眼睛。那樣的話,可能會受到所有人的喜愛,而且不會再被暴力所困擾。這雖然不現實,但也不是空想。如果是擁有壹雙藍眼睛的白人,就能在正常環境中受到應有的待遇,過著像人壹樣的生活。

 黑人少女名叫皮科拉,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托尼·莫裏森《最藍眼睛》中的人物。少女實現夢想,和重生壹樣不可能發生。盡管如此,少女還是相信自己擁有了壹雙藍眼睛。故事以1940年代為背景展開,看似遙遠的過去,但也並非如此。因為在美國社會,進入21世紀的現在,膚色仍然是歧視的原因。

 豈止是在美國。歧視在世界上隨處可見。我們國家也有。在金在永的小說《大象國》中,就有類似的場面。來自大象之國尼泊爾的父親和朝鮮族的母親所生的少年,皮膚黝黑。少年希望皮膚變成像其他韓國人壹樣的淺顏色。這樣的話,就像帶有保護色的蛾子壹樣,可以在韓國人中間不顯眼地行走,自由地生活。這樣就似乎不會成為“沒人搭理”或孩子們發射的BB彈玩具槍的目標。因此,他每天早上使用漂白劑洗臉,每天晚上照鏡子確認臉部有沒有變白。

 瘋狂地想要擁有壹雙藍色的眼睛,或者希望皮膚顏色變淺而用漂白劑洗臉,這在現實中或許不是常見的事。但是,在略有誇張的故事背後,卻閃現著比它只多不少的歧視和傷痛的影子。想要消除這些影子的努力,就是共同體的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