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海歸們的屈辱

Posted September. 19, 2017 07:36   

Updated September. 19, 2017 08:43

한국어

艾瑞克·張是一位在美國紐約大學學習音樂技術的中國青年,他每年的留學費用超過100萬元。他獲得學位後回國,在一年的時間裡參加了20多家和自己專業有關的公司的面試,但沒能找到工作,最後,他去了和自己專業毫無關係的一家國營出版社。這是最近香港的《南華早報》介紹的“留學生不受待見”事例。

中國留學回國人員近來都在感歎今不如昔,這些“海歸(在外國留學後歸國的年輕人)”們一度是企業招聘的熱門對象,也是首屈一指的結婚對象,但如今卻好景不再。由於留學人員激增,再加上經濟發展放緩,就業市場也疲軟起來,因此出現了待業的海歸,即所謂“海帶”。從前歸國留學人員被稱為“海龜”令人稱羨,如今海龜變成了發音相同的“海帶”讓人恥笑。

去年中國到海外留學的人數為54.4萬人,回國的留學生為43.25萬人,留學已不稀罕。據調查,海歸中44.8%的人第一年就業月薪不足6000元,高於中國國內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第一年平均月薪(4777元)和大學畢業生就業第一年月薪(3678元),但如果考慮到留學費用和各種付出,這份工資遠遠低於他們的期望值。更嚴重的是,一些獲得外國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海歸們饑不擇食,到中學當起了教師。

在日本,比起海外留學派,企業更喜歡國內的大大學畢業生,很多海外留學派由於不適應嚴格的上下有別的企業文化而辭職。韓國現在也不再對海外留學派青睞有加了。不管是留學派還是國內派,青年們面臨競爭激烈的就業,並因此感受到壓力山大,似乎是萬國共通的通病。外國大學的畢業證,不再是就業的萬能鑰匙,對於這片土地上感歎“地域朝鮮”、“土鑰匙”的青年人來說,不知能不能成為一種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