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成為名作的習作

Posted September. 20, 2018 07:41   

Updated September. 20, 2018 07:41

한국어

“這是習作嗎?”人們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看到墻上掛著的亨利·馬蒂斯的《舞蹈》時,壹般都會這樣問。因為他們無法相信,寬4米的巨幅畫是壹幅習作。女人們手拉手團團轉地跳舞,令人聯想起韓國中秋節的《強羌水越來》。馬蒂斯怎麽會畫出這麽大的舞蹈畫習作呢?

1909年,俄羅斯收藏家謝爾蓋·施金向馬蒂斯訂購了兩幅以舞蹈和音樂為主題的畫作。目的是要裝飾自己在莫斯科的住宅的墻壁。馬蒂斯來到蒙瑪特山的舞廳,觀察了舞女們跳舞的場面。回到家後,他哼唱著舞會上聽到的音樂,在大型畫布上畫下了舞女們。畫中,遠近法完全遭到無視,舞女們就像漂浮在空中壹樣,輕盈而扁平。他拒絕使用細膩的表現手法,只使用了三原色,這在當時也是非常破格的。

對馬蒂斯來說,表現舞蹈中的生活喜悅和能量非常重要,人物的真實描寫反而完全不是考慮的對象。巨大的畫布作品在不到壹周的時間內完成。如果不是興趣盎然、全身心投入,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雖然是習作,但馬蒂斯對這幅畫非常滿意,因此給它取名為《舞蹈1》。訂購者拿走的《舞蹈2》中,女性的膚色是強烈的橘黃色,背景顏色也比《舞蹈1》更加鮮明濃厚。事實上,跳舞的女性們此後也繼續出現在馬蒂斯的其它作品中。赤身裸體的人們在樹林或山中度過快樂時光的場面,也是西方人經常想象的樂園。

“舞蹈是人生,也是節奏。”這是非常喜歡舞蹈的馬蒂斯的話。舞蹈需要音樂,聽到音樂就想跳舞。在所有人都可以手牽手跳舞的和平、令人興奮的世界,畫家馬蒂斯想要通過《舞蹈》展現的,正是人間樂園的面貌。 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