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具有生命力的小凝聚體通過色彩呈現,洪貞熹作家邀請展在首爾舉行

具有生命力的小凝聚體通過色彩呈現,洪貞熹作家邀請展在首爾舉行

Posted April. 10, 2019 07:45   

Updated April. 10, 2019 07:45

한국어

繪畫作家洪貞熹(74歲)的邀請展目前正在首爾江南區2GIL29畫廊舉行,將一直持續至本月20日為止。

畢業於首爾大學繪畫系的洪作家1967年入選美術展覽會,正式開始了活動。從1979年開始她以富布賴特交換教授的身份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美術學院從事研究工作,為期一年。在作品中,她回憶起自己幼年時期接觸過的韓服和丹青,進行了研究色彩或在材料中加入鋸末、咖啡粉、魚骨等的嘗試。

此次展覽是繼2014年在首爾大美術館舉行的回顧展之後時隔5年舉行的個人展。此前制作的“納米(Nano)”系列的新作品將公開。她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推出了《自我-韓國人》系列作品,80年代推出了《脫我》,90年代推出了《熱情》系列作品。2005年開始的《納米》系列試圖表現具有生命力的小凝聚體。

洪作家表示,自己的作品世界與韓國社會曾經歷的劇變時期有關。

 “我1945年出生,度過了因南北分裂和6•25戰爭造成的破壞和貧窮、悲劇人生的黑暗碎片到處散落的幼年時期,經歷4•19和5•16、以及維新時代、1980年代劇變的時期才走到現在。 我作為小而堅強,戰勝一切的國家的作家,一直在創作作品。”

她解釋說,並不是在作品中描寫具體對象或再現特定風景。這是一部將色彩本身放在首位的作品。這看起似乎與20世紀60年代始於美國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藝術的美學有關聯。

“色彩所具有的物質性讓我著迷。色彩本身就是作品的構成,與其說是有意的,不如說是偶然的,是在制作過程中展開的。”

同時,她解釋說,之所以搞“納米”系列,是因為革命是在小而快之中產生的。

“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這小而快的三者通過對人體產生益處,從而社會發生了各種變化。”

2GIL29畫廊代表白雲兒(音)表示:“洪畫家1983年在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等海外也數次展示了作品,曾獲得包括第七屆石柱美術獎在內,韓國日刊主辦的美術大展特別獎、第20屆韓國美術展覽會部長獎等眾多獎項。近作《納米》系列作為有關對未來的問題意識秩序的作品,與現有色面抽象相比更具簡潔和最小化的形態是作品的一大特點。”


金民 kimmi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