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浦項地震出現了液態化,我們也必須瞭解“地下”

浦項地震出現了液態化,我們也必須瞭解“地下”

Posted November. 21, 2017 07:31   

Updated November. 21, 2017 08:40

한국어

  浦項由於發生地震而出現了地基像沼澤一樣變軟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擔心。行政安全部活性斷層調查團下屬的釜山大學孫文(音譯)教授團隊對震中周邊的水和粘土湧上地表的現象進行了分析,19日作出了這是因地震引起的液態化的分析結論。地震發生5天後,還先後出現了3.5級和3.6級的餘震,浦項有200多處被觀測到發生液態化現象,浦項市民的不安到達了極點。

 一旦發生液態化,地基就會變軟,變軟的地基會再次變硬,這一過程中極有可能引起建築物受損和搭建物倒塌。道路、下水道等城市基礎設施,以及看起來挺結實的建築物,只要再發生稍有強度的地震,就有可能垮塌。液態化現象是發生強震後出現的典型的二次損害,在美國和日本並不鮮見。日本在1964年發生新潟地震後,以此為契機,繪製了地震分佈圖和液態化危險地圖,發放給全國各地方自治政府,讓每個人都能看到。但是,政府並不出面規定這個地方能不能蓋房子。

 韓國政府也決定以行政安全部活性斷層調查團和氣象廳為中心,通過挖掘和鑽探作業,著手精密調查液態化的規模。相當多的專家認為,依靠目前觀測到的沙或泥岩漿現象,尚無法斷定是液態化。要斷定為因地震引起的液態化,首先要有強震,其次要查明構成地下的物質是不是沙子。但是,浦項地震並不是強震。沒有必要性急地斷定為液態化,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尤其主要留意的是,即便是產生了液態化問題,主要限於建造在海岸邊的房屋,也不是所有的建築物馬上就會受到影響。

 地震等大型災難是考驗政府能力的試金石。幾年前消防防災廳利用政府鑽探調查網資料庫,繪製了全國的液態化災害圖,但並沒有公佈。雖然其中不無沒有鑽探而僅靠資料庫因而正確性低的缺點,但主要是擔心人們知道自己睡覺的地方“地下情況”後會跳起來。這真是韓國式現象。但是,韓國也已經確認存在地震危險,以此次浦項地震為契機,我們要投資瞭解地下。過去,我們對地下不知道得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