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國內科研人員發現13000光年外類地行星

Posted April. 27, 2017 07:24   

Updated April. 27, 2017 07:34

한국어
韓國科研人員依靠自行打造的天體觀測系統,首次發現太陽系外類似地球的行星。

韓國天文研究院26日宣布,它與美國航天局、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等一起,通過該院的地上望遠鏡“外系行星探索體系(KMTnet)”和美國航天局的“斯必澤”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3000光年(1光年爲約94600億公裏)的地方發現質量和大小與地球相仿的外系行星(OGLE-2016-BLG-1195Lb)。

KMTnet是韓國天文研究院爲尋找“第二個地球”,2015年在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亞三地天文台獨家建立的天體觀測網絡。天文研究院責任研究員李充旭表示,“就像我們用雙眼來正確掌握事物的正確位置一樣,同時利用地面望遠鏡(KMTnet)和太空望遠鏡(斯必澤),就可以正確了解地球與外系行星之間的距離。”

此次發現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1.43倍,很可能是由岩石構成。它與重心星(恒星)的距離爲1.16AU(天文單位,1AU約合1.5億公裏),也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AU相仿。不過,其重心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7.8%,是溫度遠低于太陽的紅矮星,行星的表面溫度也比太陽系最外側的冥王星(約攝氏零下230度)還要低。估計有生命體存在的可能性很低。

該行星是目前已知的外系行星中距離重心星較遠的行星。天文研究院外聘研究員安德魯•古爾德(德國馬克斯佛朗克天文研究所教授)表示,“這說明地球型行星能在多種條件下形成。”意思是說,地球型行星比以往想象的更爲常見。

在迄今已發現的3600多顆外系行星中,大部分與重心星的距離不到或接近1AU。最近在39光年距離的星球“特拉皮斯特-1”附近發現的7顆外系行星,與重心星的距離是0.01∼0.06AU。其原理,是當主要行星經過重心星前面時,會出現重心星的亮度隨之變暗的蝕現象。如果重心星和行星的距離太遠,則看不到上述現象。

相反,KMTnet則利用光線會因爲行星的重力而彎曲、星星亮度瞬間變亮然後變暗的“重力鏡頭現象”,適于觀測與重心星距離在1∼10AU之間的行星。通過重力透鏡法發現的外系行星在全球只有56個。此次發現的行星,是其中大小最小、與地球最相仿的一顆。李充旭表示,“今後將繼續通過與美國航天局等的合作,在通過重力透鏡法探索外系行星中發揮引領作用。”



宋景恩 東亞科學記者 kyungeu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