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致命的气象异变反常酷暑……怨天要到哪一天为止?

致命的气象异变反常酷暑……怨天要到哪一天为止?

Posted August. 11, 2018 07:42   

Updated August. 11, 2018 07:42

한국어

明知道是骗人的,却还是会上当受骗。

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这种天气里居然看《酷暑社会》?假装没看见就更奇怪了。虽然这时候出这本书的意图很是明显,但另一方面还是非常感激。就像副标题一样,“酷暑是如何改变社会的呢?”如今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身临绝境的话题。会欣然地被诱惑。

先说一句,这本书是2002年出版的。虽然翻译的是2015年的再版本,但除了序言是新写的之外,其余说的都是“老事情”。其中记述的是1995年7月美国芝加哥因酷暑造成521人死亡的事件,距今已经23年。但是,为什么还有就像是遭遇“现在、这里”的即视感呢?

身为纽约大学教授的作者,故乡是发生灾难的芝加哥。他坚持不懈地深究自己家乡发生的事情。事实上,虽然很多人失去了生命,但在社会层面进行分析,不是一件因为空闲就会想去做的事情。它属于自然灾害,而且还不像地震和台风等属于极端事件,因此更不受到关注。但作者认为,即便如此,对酷暑的“事后分析”还是必不可少的。

“大部分时间里,最致命形态的气候异变是酷暑。酷暑无声无息地到来,悄悄地、不为人注意地夺走了人们的生命。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对酷暑置之不理……可以确定预测的是,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上的气候变化,将成为研究和大众集中参与的最重要的问题。”

乍一看,自然灾害似乎无法避免。但是我们也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大部分天灾是由于人祸,小事变成了大事。当时的芝加哥也是如此。虽然把市民推向死亡的是异常的高温,但不把它降到最低,反而火上浇油的,是人类的愚昧。作者温和地表示,这是“系统”的问题。

当然,酷暑发展成为惨祸,是因为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无论是谁,都可以预料到牺牲者大多数是贫困阶层的单身老人。芝加哥的北代伊尔和南代伊尔都是贫民区,但一条马路之隔,死亡率也相差甚远。北代伊尔经济落后,在许多居民离开后,成了罪犯的根据地。因此老人们不愿出门,处于孤立无援的情况。相反,南代伊尔虽然贫穷,但人口密集,街道上到处都是银行和商店。即使发生紧急事态,也有可以求助的社区,从而避免了最坏的局面。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人情味的邻居问题。之所以沦落为如此地步,是因为市政府(或政府)缺乏应对危机状况的战略,应急救助系统的灵活运用也不完善。不仅如此,地方自治团体只顾追求“效率”的倾向,只顾追逐“刺激性”事件的舆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外,当时芝加哥市长还热衷于掩盖弱点的“宣传”。即使不能因为纠正而得到关注,默默地解决城市底层的本质问题更为重要。

《酷暑社会》是一本越读越觉得沉闷的书。啊,作者的分析是非常明确干脆的。说的是书中浮现出了处处重叠的我们的样子。别人的国家也是如此,因而感到安慰,这也令人感到苦涩。一年一年夏天正变得更热,被称为“人灾共和国”的韩国将会怎样? 忽然间,把书名错看成了《酷暑地狱》。本书原名为《热浪:芝加哥之灾的社会剖析》(《HEAT WAVE:A Social Autopsy of Disaster in Chicago》)。


丁陽煥 ra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