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指尖”竞争力

Posted September. 27, 2018 07:58   

Updated September. 27, 2018 07:58

한국어

笔者在当常驻东京记者的2014年10月,曾访问过位于日本岐阜县大垣市的一家中小企业。它就是生产超精密金属模具产品的“大垣精工”。代表产品是用于电脑硬盘驱动器的零部件。零部件中最有特点的,是保持以8纳米(1纳米为10亿分之1米)为间隔的均匀缝隙。公司社长上田胜弘(音译)表示:“这一精度相当于让飞机以与地上保持1毫米的方式飞行。包括小垣精工在内,全世界只有4家公司能够生产。”

韩国模具公司也能生产这样的零部件吗? 记者向韩国金属模具工业协同组合理事长朴淳黄(音译)进行了解。“这不容易。要想在加工表面时保持8纳米的均匀缝隙,就必须在作业场内完全保持没有震动。旁边的公路上也不能有车辆经过。既要管理温度和湿度,设备也不能发热。技术能力也必须很高。”

迄今为止,韩国和日本的技术能力还存在差距。据本报最近结束连载的《守护韩国制造业的黄金时间》系列报道,在机械产业的竞争力方面,日本比韩国领先2~4年。韩国去年在与日本的贸易中出现了283亿美元(约315800亿韩元)的逆差,主要赤字产品就是零部件、原材料等机械产业的中间产品。

韩国出口越多,就要购买更多的日本零部件和原材料。因此,对日贸易收支自1965年与日本恢复邦交以来,一次都没有出现顺差。对于韩国的处境,日本经济评论家小室直树将韩国称为“鸬鹚经济”。把韩国经济比喻为脖子上缠着绳子的水鸟鸬鹚,它不能吞下捕获的鱼,只能被钓鱼者抢走。

从很久以前开始,韩国政府、地方自治团体、机械相关组合就不断寻找解决方法。零部件材料竞争力强化方案、零部件原材料国产化对策、支持零部件原材料产业的基础产业的“根产业支援中心”……虽然出台了诸多对策,但至今未能超越日本。

原因有很多。一口井挖到底的日本特有文化、全球对日本产超精密零部件的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开发等,是日本机械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相反,韩国中小企业即使生产出与日本类似的产品,也需要时间来得到市场的信任。很多企业因无法撑过这一期间而倒闭。

记者想在韩日差距的原因中增加“指尖”竞争力的差距。上田社长表示:“超精密技术出自人的指尖。我们公司尊重这些技术人员。就算到了退休年龄,也不放他们退休。”小垣精工有220名职工,当时超过65岁的职员有8人。因为没有法定退休年龄,所以70岁以后也可以工作。

上田社长向日本国内外企业公开了工作现场。他还从竞争公司韩国金属模具中小企业那里招收研修生。记者问“技术不会被盗用吗?”他回答说:“指尖上熟练的技术,一两个月是学不会的。要工作数十年才能消化。”

最近,全世界都掀起了人工智能热潮。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职业。但是,如果在一口井里挖掘数十年才能熟练掌握精密技术,就无需害怕人工智能。延长退休年龄将随之而来。


朴亨俊 次长 love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