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日本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韩国追不上日本的原因

日本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韩国追不上日本的原因

Posted October. 05, 2016 07:36   

Updated October. 05, 2016 09:15

한국어

随着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隅良典3日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日本已经连续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大隅良典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自体吞噬(Autophagy)”,50年来只挖这一口井。他的研究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各种衰老治疗剂的开发等。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已有25人,2001年之后,在自然科学领域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22人)。

世界对日本科学技术的底蕴赞誉有加,与此相比,我们的现实寒酸得很。我们的政府和科学界自我夸耀称研发预算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对此应该感到羞愧。最终科学家们采取了集体行动。上个月26日,40名国内著名的科学家提出了集体请愿,称研发支持仅集中短期成果方面,大部分是政府布置的课题,要求进行改革。早在今年3月,代表国内理工学界的5所大学的研究部校长们就呼吁政府改善以短期成果数量为主的研发支持评审方式,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大隅良典教授说:“希望为建立支援年轻人进行基础研究的机制做贡献。”一般来说,诺贝尔奖获奖者都是在30多岁时写出论文,历经数十年的引用,最终在60多岁获奖。日本政府公布,从今年开始,在今后5年内,拿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即26万亿韩元,用于支持青年研究人员。美国和英国也将研发预算集中用于支持有着奇异想法和热情的青年科学家。

在韩国,4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数量占全体人员的21%,但研究经费却只占7%。研究课题的评价也多以学缘(学校出身)和地缘(地域出身)为中心,即使是为期10年的长期课题,经过5年后,便被要求进行技术转让或实用化,难以取得大的成果。《自然》杂志也指出,在韩国,上下等级秩序在研究室中占据统治地位,研究人员之间没有讨论,选边站队的研究文化一如从前。应该对研发支援方式进行革命性改革,而不是每到诺贝尔奖颁奖季节便急躁不已,羡慕别人的成就。

大隅良典教授开始进行研究的对象相当于“细胞内的垃圾桶”,是谁都不会关注的突然变异酵母(液胞)。他表示,“在谁都没有进行研究的领域开拓反而觉得很愉快”。他还对青年人说:“科学并不是都能取得成功,但挑战是重要的。”不被时髦流行裹挟,默默地专注于一个领域,希望我们的科学家也能铭记他的这番忠告。



许文明评论员 angelhu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