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海归们的屈辱

Posted September. 19, 2017 07:36   

Updated September. 19, 2017 08:41

한국어

艾瑞克·张是一位在美国纽约大学学习音乐技术的中国青年,他每年的留学费用超过100万元。他获得学位后回国,在一年的时间里参加了20多家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公司的面试,但没能找到工作,最后,他去了和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一家国营出版社。这是最近香港的《南华早报》介绍的“留学生不受待见”事例。

中国留学回国人员近来都在感叹今不如昔,这些“海归(在外国留学后归国的年轻人)”们一度是企业招聘的热门对象,也是首屈一指的结婚对象,但如今却好景不再。由于留学人员激增,再加上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市场也疲软起来,因此出现了待业的海归,即所谓“海带”。从前归国留学人员被称为“海龟”令人称羡,如今海龟变成了发音相同的“海带”让人耻笑。

去年中国到海外留学的人数为54.4万人,回国的留学生为43.25万人,留学已不稀罕。据调查,海归中44.8%的人第一年就业月薪不足6000元,高于中国国内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第一年平均月薪(4777元)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第一年月薪(3678元),但如果考虑到留学费用和各种付出,这份工资远远低于他们的期望值。更严重的是,一些获得外国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海归们饥不择食,到中学当起了教师。

在日本,比起海外留学派,企业更喜欢国内的大大学毕业生,很多海外留学派由于不适应严格的上下有别的企业文化而辞职。韩国现在也不再对海外留学派青睐有加了。不管是留学派还是国内派,青年们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并因此感受到压力山大,似乎是万国共通的通病。外国大学的毕业证,不再是就业的万能钥匙,对于这片土地上感叹“地域朝鲜”、“土钥匙”的青年人来说,不知能不能成为一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