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公子与舅子

Posted October. 02, 2017 07:33   

Updated October. 02, 2017 08:18

한국어

  在市中心的过街人行道上看到某政党悬挂的竖幅宣传,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内容是今年中秋长假里,不要再问高考、就业、结婚等,而是要谈谈“脱核”。好不容易的家庭团聚,不要问让人不痛快的话题,是个崭新的倡议。但是,如果根据这一提议谈论热点时事话题,结果导致家庭不和,它又怎样承担责任呢?

  ▷正要进入容易得火病的季节。大韩民国独有的火病,经常在节日前后频繁出现。据国民健康保险公团称,中秋节所在的9、10月份,前往医院看火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因火病引发的节日综合征甚至会导致节日离婚。统计厅去年的统计显示,最近5年里,在春节和中秋过后离婚的案例平均要比前一个月增加11.5%。受家长制的影响,倾斜于娘家和婆家之间的运动场依然存在。节日综合征病毒主要寄生于婆媳矛盾之间,某婆婆的处方笺简单明快令人印象深刻。“不施于女,勿施于媳。”

  ▷即便如此,随着阿尔法女性一代儿媳妇的出现,很多方面刮起了变化之风。最近青瓦台国民请愿告示板上有人提出“许多儿媳妇有权在同等的立场上受到保护”,就婆家人称呼问题上传的文字得到了热烈的回应。文章说,对婆家人的称呼,都采用大伯、夫君、公子、小姐等清一色的尊称,而对娘家人的称呼即是大舅子、大姨子、小姨子等,没有尊敬的意味。

  ▷该请愿者表示,“时代已进入2017年,这种称呼不仅违反男女平等,也会贬低女性的自尊心”,敦促予以改善。一些助势的留言声称,“不平等始于语言。娘家、婆家和父母家这种话也应改善。”刚好是昨天,文在寅总统通过青瓦台官方社交媒体向国民表示问候,“希望今年的中秋,男人和女人一起快乐。”任何人都能快乐,不就是节日存在的原因吗?希望大家度过幸福的中秋长假,而不是某一方的付出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