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韩美自贸协定,收起刀锋吧

Posted November. 24, 2017 09:16   

Updated November. 24, 2017 09:43

한국어

  1989年10月1日。果川政府大楼一号楼农林水产部(现农林畜产食品部)来了一名短头发的西洋女性。她就是在世界贸易界拥有最大影响力的美国贸易代表卡拉·希尔斯。她的外号是“刀锋”和“狠毒人”,是有名的强硬派。在空荡荡的一层大厅里,迎接希尔斯的只有农林水产部国际合作科的一名事务官。这是对美国向韩国施压要求开放牛肉市场的无声抗议。

 与农林部长官对面而坐的希尔斯要求,“撤销配额制,让牛肉进口自由化吧!”农林部长官表示,“如果能解决牛肉问题,我愿意提交辞呈,”表现出坚定的态度。政府的决心是如此坚定。

 但希尔斯并没有退缩。面对“请克制提出性急的开放要求”的卢泰愚总统,希尔斯坚持“必须取得进展。”囊括了经济界所有总裁的访美使节团,虽然在美国华盛顿展开了购买波音飞机的“签约仪式”,但得到的却是“反正除了美国,你们也没有地方能够买到飞机”的冷淡回应。刚刚上任的金泳三总统虽然公开宣称,“想尽一切办法,也要阻止大米进口,”但最后却是就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妥协。

 3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对韩国的贸易施压,与当年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美国政府、政界和工商业界发出的声音各自调门不同,但都明确传达了“必须多买美国商品”的原则。

 在韩美贸易谈判中,保持不变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韩国政府左冲右突的应对。面对美国方面始终如一的“纠正不公正贸易”的要求,韩国在“原则和基调是什么”上,经常是忽左忽右,把自己搞得稀里胡涂。韩国一方面向美国派出使团,发出求爱信号,另一方面又对“豪华进口商品进行税务调查”。针对30年前韩国政府挑唆、市民团体出面展开的驱逐进口商品运动,美国政府声称“不能消除国粹主义的担心”,以此来找茬。结果,韩国总是在谈判中被牵着走,没能打出管用的牌,只好听从美国提出的开放流通、金融、汽车等市场的要求。

 历史的失误不应重复,但令人悲哀的是,现实并非如此。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修改韩美自贸协定”的要求,韩国政府先是以“先进行市场调查吧”粗疏应对,但在听到特朗普施压“这样下去可真的要废除了”之后,又忙不迭地出面进行谈判。韩美最高领导人好不容易达成“促进韩美自贸协定谈判以增进均衡贸易”的共识,刚过了十天,执政党代表又发出了“和特朗普政府说不通,真的很失望”的批评之声。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则表示,“如果光谈农业,容易被人抓住弱点。”韩国政府和执政党好象自己踢开了“不要太早露底牌”的谈判第一原则。

 现在不是话说在前的时候。现在应该正确地把握美方的要求,考虑如何来凝聚政府和企业界之力,如何实现韩国利益的最大化。既没有必要粗疏地滥发将安抚国内反对舆论等做不到的承诺,也没有必要刺激对方。“谈判家必须让对方预测不到地行动。落子要让对方想象不到。”这是通商交涉本部长金铉宗挂在嘴上的谈判原则。金铉宗的这一原则不能停留在嘴上。千难万险的韩美自贸协定修改谈判,现在连第一步都还没有迈出。



李相勳 januar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