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大韩民国”号能承载多少难民?

Posted July. 27, 2018 07:39   

Updated July. 27, 2018 07:39

한국어

我们正坐在救生艇在海上漂流。船上有50人,还可以乘坐10人。在救生艇外,有100人挣扎着乞求救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尽可能全部救助。二是只救10个人。三是视而不见。大抵会选择一和二。但是,1985年提出这一“救生艇伦理”的美国生态学家伽利特·哈丁说,三才是正确答案。如果在定员60人的船上乘坐150人,将全部死亡。挑其中10个人也不像话。以防万一,船上也要留有余地,100人中又如何挑选出10人?优秀的人? 迫切的人? 还是按照先后顺序?哈丁通过救生艇的比喻,提出“完美的定义只会带来完美的完蛋”,想要阻止人口过剩造成的环境破坏,就不能帮助落后国家”,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指责。

利用救生艇伦理来解决一下因济州岛也门难民事件而掀起的难民争论吧。有人主张,最大限度地收容处于危机之中的难民是人类应尽的义务。韩国1992年加入难民公约,又在亚洲最早制订难民法,是保护难民领域的发达国家。但是截至今年6月,被韩国认定为难民的人为849人,难民认定率只有4%。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比率为25∼45%。难道只有韩国才涌来大量假难民吗? 如果并非如此,认定率至少应该达到两位数。

相反,也有意见认为应该加强难民审查程序或废除难民法。也就是说,本来就没有就业机会,“松坡三母女”们也有很多,如果被难民抢走工作岗位,给他们福利待遇,再加上犯罪和恐怖主义的威胁,连同我们自己也会死掉。尤其是20多岁和女性们反对难民的比率相对较高,也是因为他们对工作岗位和安全问题的恐惧感更高。

是人道优先,还是国民优先? 就像大部分困境那样,难民困境的答案也在两个极端之间。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中庸之道(golden mean)”。例如,在“逞能”和“胆怯”的两极分化之间,还有“勇气”。但是,中庸之道因人而异。擅长游泳的人拯救落水的人是勇气,对此视而不见就是胆怯。但是不会游泳却跑得快的人跳进水里则是逞能。那么,视而不见就不是胆怯,为去求助而跑开就是勇气。

有很多外国人声称为了躲避贫困、战争、政治迫害,正朝着乘坐“韩国号”而行的我们挥手求助。世界排名前十的经济大国对他们视而不见的做法是懦弱的。现在不能后退一步,废除难民法,退出难民协议。在加入难民公约的140多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退出。即便如此,接受能力以外的做法则是逞能。因劳动力不足而向外国工人敞开大门的日本,难民认定率也只有0.2%。作为替代方案,日本缴纳了很多援助(2017年联合国难民署国家捐款额第四位)。

韩国盖洛普最近针对1002名成年男女就济州岛也门难民申请者进行调查,回答“尽可能接受”(11%)或“尽量少接受”(62%)的意见占比例最大。政府对要求取消难民法的国民请愿的答复时限是8月13日。期待拿出“勇气”,而不是“胆怯”或“逞能”的答案。


李珍暎 ecol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