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无处冲击

Posted October. 30, 2018 07:41   

Updated October. 30, 2018 08:09

한국어

自古以来,改革便会引发反抗。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政治家索尔伦为了消除富人和穷人之间达到极限的矛盾,实施了改革政治。他的改革作为中道合理改革案的标本青史留名,但富人和穷人都觉得非常遗憾。以官僚、军队、企业等组织为对象的改革更难。抵抗也是有组织的。比起有组织的抵抗,更可怕的是组织性的无力感。在规定和惯例的保护伞中生活的人们,适应变化的能力下降。依靠组织所拥有的权利的人们,习惯于强迫击别人配合自己。这个时候,反对改革的人们便会声称:改革降低了成员们的士气。在漫长的岁月里,“士气低落”一直是一种有用的武器,把它摆在台面上,既看不出反对改革,又巧妙地使改革变得无力,最后不了了之。

士气到底是什么? 战争中士气更加重要。重视理性和精巧思维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战略家孙子曾表示:“在实战中,士兵们像瀑布一样冲杀非常重要。”他指出了士气的重要性。但是孙子也没有说士气是什么,又该如何增进士气。“若决积水”也只是提到了士气的结果。

活跃于二战中的乔治·巴顿将军表示,就算敌军的枪弹落在自己眼前,一旦下达突击命令,就要让士兵们奋勇冲出战壕,这就是士气。他说的也不是士气的实体,而是士气的性能。但或许仅凭这一定义,答案就足够了。根据孙子和巴顿的定义,改革并没有挫抑士气,而是因为组织里原本就士气不足,所以才会被无力感支配。韩国社会最近似乎也陷入了这种无力感之中,令人担忧。难道是韩国国民的士气本来就不足吗? 难道国民的士气已经无处可去了吗? 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