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铁的三张面孔,国立中央博物馆举行“粗铁•铁•钢”特别展

铁的三张面孔,国立中央博物馆举行“粗铁•铁•钢”特别展

Posted November. 10, 2017 09:00   

Updated November. 10, 2017 09:40

한국어

与铁有关的人类文明史的大叙事诗展现在我们面前。

 7日参观的国立中央博物馆的“粗铁、铁、钢—铁的文化史”特别展,立体地捕捉到了技术革新的媒介和战争手段的铁的多种属性。不仅是韩半岛,通过将东西方合在一起的遗物,从人类史观点出发的企划意图十分突出。这其中还包含了曾发掘过庆州皇城洞制铁遗址的前任中央博物馆馆长李英勋倾注心血想要展示的铁的历史考古学意义。

 即便是在使用各种合成金属的21世纪,铁依然是占全世界金属产量90%的核心物质。公元前2000年,在土耳其安那托利亚高原被发现的铁器制作技术是掀起“赫梯”等帝国的基础。坐落于展示场入口的乌拉尔图王国(Urartu Kingdom)和中国汉朝的铁制武器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乌拉尔图王国是统治着公元前8世纪如今的伊朗一带的国家。中国的钢铁制作技术飞跃地提高了铁的强度,比西方足足领先了1000年。

 但19世纪中国的没落也直接呈现在了铁器制作之中。进入到展厅第2部分,墙面上挂着描写1840年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制造的世界最早的铁制战舰,将清朝木船击沉的场面的画。工业革命之下的钢铁大批量生产瞬间掀起了西风压倒东风的巨大波浪。

 以描写古代战斗场面的电脑特效(CG)为背景,展示三国时期铁铠甲和头盔的展示空间是第2部分的最大亮点。在釜山福泉洞和咸安道项里、金海良洞里古坟等地出土的伽倻铠甲,以刻在胸甲上的纹样为首的式样无比精准。

 像铁锅或铁华白瓷等我们所了解的铁,也深度介入了日常生活和艺术领域。以让人联想起光背的照明为背景展示的“普愿寺址铁佛”,展示了挥洒自如打铁的新罗人的手艺。像大理石雕像一样流畅顺滑的法衣下摆,在1300年岁月过去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未受破坏的美。

 通过一目了然地展现清制铁工艺的CG,通俗地解释了根据碳含量变化成软铁、刚铁、铸铁等的过程。在展示场中间,布置了用铁片描绘丛林的现代美术作品,作为文明的利器,传达了对铁和环境的信息,这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尝试。以朝鲜时代用青铜制作的火炮—大碗口(宝物第857号)为首的730余件遗物将对外展示。截止日期为26日。咨询电话:02-2077-9471。



金相雲 suk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