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如何看待“历史事实”

Posted April. 15, 2017 07:23   

Updated April. 15, 2017 07:31

한국어
“知道历史会变得幸福而不懂历史就会变得很不幸吗? 如果这里所说的‘历史’意味着‘事实’的话,那么这本书的回答却是‘实则不然’。”这是译者的话。“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这种说法虽然是陈腔滥调,但很多人都同意这一说法。即使不一定是“胜者”,对史实的记录因执笔者的缜密和诚实、价值观的严守中立将绝对依靠其信赖度。

 在比利时出身的历史学者的作者17年前首次出版的这本书的2015年修订版序文中这样写道,“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并非完美且客观的。提倡客观性这件事相当一部分是熟悉的说法,那只不过是像客观那样通用的大多数意见而已。”

 作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国。他指出,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履行的作用为主题进行的历史研究大致接近“暖融融的历史文学”。在战争中左右美国的作用的并非在好莱坞电影中重复展现的自由守护的理想,而是大企业和金融公司的利益追求欲望,这是他的见解。

 “掌握美国这个国家的运营主导权的权贵,比起其他利益更重视经济利益和事业利害关系。这个国家的神经中枢是类似福特、通用、IBM等大型企业。IBM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时期享有历史最好景况。IBM的德国子公司Dehomag提供了负责扣押犹太人的财产及至屠杀他们的所有事务的“穿孔卡技术”。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1938年7月30日他的75岁生日当天获得了纳粹德国向外国人颁发的最高勋章。在从德国驻美国克利夫兰领事那里接过希特勒送来的勋章的照片中,福特的表情中充满了自豪感。位于德国科隆的福特的德国分公司福特-维勒克在1930年代得益于希特勒取消工会获得了巨大利益。

 在作者看来为,曾起到希特勒掀起的军需产业的核心作用的美国企业并不希望与德国进行战争,1941年12月11日因希特勒毫无征兆的宣战从而导致美国被意外卷入了战争。在俄罗斯莫斯科战线上迎来危机的希特勒试图让空袭美国珍珠港的日本去对抗苏联从而向美国宣战。

 为了确保东亚地区主导权战争希望与日本打仗的美国故意诱导珍珠港奇袭、为了在苏联加入到东亚战争之前尽快结束战争而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爆炸的解释显然并不“客观”。但防卫产业这一单词同化而来的军需产业成为振兴美国经济的基础却是准确无误的事实。美国的“好战”论经过冷战之后不断变形并逐渐扩大。

 如果译者所说的“幸福”并非“回避现实”的意思的话,那么作为重新审视熟悉的历史的窗口这本书将是很有用的。



孫宅均 soh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