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国东北工程影响下形成的历史学界4种新认识

中国东北工程影响下形成的历史学界4种新认识

Posted July. 31, 2007 03:02   

한국어

中国的东北工程并不只是让人们看到了对韩国历史的歪曲视线。还起到了开拓此前我们一直忽视的东北亚古代史相关新视野的作用。跨越原本局限在韩半岛这个狭窄的空间,只依赖于文献资料的实证史学的局限,将历史研究的范围扩张到了满洲、蒙古、中亚地区,还起到了积极“拥抱”考古学和神话研究的领域。

小说家李炳柱写道:“太阳西下就成为历史,月光下会成为神话。”通过东北工程的反作用,在韩国历史研究上,原本只有皎皎的月光映照的领域,开始被灿烂的阳光照耀。下面作为其具体的征兆,介绍4大历史认识的转换。

○ 最古老的文明并不是黄河文明

四季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阿特拉斯中国史》指出了将黄河文明或中国文明称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不当性。因为,除了黄河文明之外,还有扬子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新乐、红山文化等起源和系统不同的文化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提议将此称为“东亚文明”。尤其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展现石冢、琵琶形青铜剑、栉文土器等蒙古、满洲、韩半岛发现的东北亚文明的原形。出于这样的原因,中国学者们主张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但在韩国国内学术界,开始接触一直传为神话的古朝鲜文明的实体。

○ 外夷的重新认识

由于受到中华史官的影响,开始将从朝鲜时代起一直被贬低为外夷的蒙古、满洲、日本看作是东夷这个进一步扩大的文明共同体。这是在过去除了中原的汉族以外,将异族以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差别化的中国对抗将这些逐渐转化为中华文明的主角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

辽河文明论是将中华民族的起源三分为中原的华族、东南沿海岸的夏族、东北的黄帝族。这里,东夷和北狄被转化成为黄帝族的后孙。与之对抗,韩国国内学术界提出,有必要将东夷族看作是从辽河文明(古朝鲜)出发的东夷系统。

○ 中国史的解体

对东夷族的这种综合性观点,自然而然地引发中国史的解体。如果将同是东夷系列的契丹族创立的辽,女真族创立的金和清、蒙古族创立的元等帝国的历史全部纳入中国史的范畴,就会与高句丽与渤海历史的独立性主张相冲突。

在这些东夷族系统中,共有语言(阿尔泰语系)和神话(卵生神话、熊崇拜、射箭神话)、文化(太阳崇拜、祭天文化、立木文化、萨满教、摔跤文化)的特征。梨花学术院客座教授申勇河(音译)主张说,这样的共同点不仅是匈奴、维吾尔等北戎,还应该扩大为连接到土耳其、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爱沙尼亚的“古朝鲜文明圈”看待。

○ “失去的纽带”夫余的发现

随着东北工程针对我们的全体古代史这一点变得明确,韩中历史争论正在逐渐转移到高句丽史中的夫余史。申勇河提出了夫余族的一部分往西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往东移居到日本列岛的可能性。传统文化学校教授李道学(音译)提出了高句丽和百济奉为始祖往的东明不是建立高句丽的东明圣王,而是夫余的建国始祖东明王的可能性。从传说的内容几乎相同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由同一系统神话的后代合并而成。东洋大学教授金运会(音译)表示,夫余的仇台王转移到南方成为百济古尔王,百济近肖古王前往日本成为应神天王的可能性很大,并将此用大陆夫余-半岛夫余-列岛夫余的成立过程来进行解释。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