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第8章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下)

Posted March. 04, 2008 17:37   

한국어

韩国 军队及企业都参与了越南战争

最近在韩国,越南餐馆迅速增加。大米做成的面条上加足豆芽的“粉”很受欢迎。根据韩国政府部门的统计,2006年韩国男性与越南女性之间结婚有1万零100余对,仅次于与中国人的通婚数量,较前一年竟增加7成以上。以面临新娘子严重不足的农村和渔村居多。

在越南胡志明市的机场侯机大厅,随处可见韩国游客的身影。2007年访问该国的韩国人数约达43万人以上,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客源。韩国与越南均受儒教影响,敬重师长,家庭观念浓郁。但是,将韩国人与越南联结在一起的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还有越南战争。

韩国为了支援南越政权,派出了军队。从1964年至1973年为止,向以越南中部为中心的地区前后派遣了大约32万人。先是从医疗部队开始,猛虎、白马、青龙,标有威猛标志的精锐部队不断开向战场,其规模仅次于战争的主角美国。在士兵以外,据说还有不少人为赚钱而前往从事与军队有关的工作,后来在家乡盖起了豪华漂亮住宅。

在首尔的战争纪念馆,因身着军装的军人们的到来而显得十分热闹。关于向越南的派兵,那里的解说词是“支援与共产侵略者战斗的自由越南,是为了实现集体安全保障的防卫国土政策之一环”,并以配图形式自豪地说明着如何清剿藏身在洞穴中的“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从旁边还传来带领高中学生参观的教师的声音:“越共敢于和美国兵交火,但一看到韩国士兵就吓得赶紧逃跑”。

名为报答美国 实为获取特需

令人费解的是,在相距那么遥远,看起来与自己国家的安全保障没有多大关系的战争中,为何派出了达32万人之众的军队呢?

从事研究出兵越南给韩国经济带来影响的静冈大学朴根好教授(45岁),在剖析美国的外交文件之后做出的结论是,“韩国的派兵是大义名分和实利相结合的产物”。所谓“大义名分”,说是为报答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与韩方共同战斗。

那么,什么又是“实利”呢?

时任美国驻韩国的布朗大使向当时的汉弗莱副总统报告说,韩国的派兵可以带来“一石三鸟”的效应。所谓三鸟,即指韩国的经济发展、加强了韩美关系、提高了韩国军队的战斗力。

1961年5月通过军事政变而掌权的国家重建最高会议议长朴正熙(后来任总统),同年11月访问了美国,向肯尼迪总统(照片)提出了出兵越南的问题。因为讨美国欢心,并得到对军事政权合法性的承认是当务之急。而实际派兵是在约翰逊总统上台以后。1964年9月,首先派出了医疗部队和跆拳道教员。

朴教授解释说:“朴总统等政府首脑都非常了解日本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特需而实现了战后的复兴。所以韩国也想以积极参加越南战争,并依靠战争的特需而实现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韩国为摆脱美国减少援助、外汇严重短缺的经济困境,只有通过参与越南战争得到来自美国的特需和援助,以及1965年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后引进经济合作资金。

据朴教授介绍,韩国自1965年到1972年从美国获得的越南特需实惠总额达到10亿2200万美元,而其中的72%是劳务人员及军人的汇款、公路建设、疏浚工程、运输等贸易外的收入。“韩国没有可供出口之物,也只有提供劳动力了”,朴教授如是说。现代、韩进、大宇、三星……等后来的大财阀,都是以越南特需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千万别赶不上去越南的汽车哟!”在当时这句流行口号的背景下,士兵、工人、企业都纷纷赶往战场。

越南战争以1975年的“西贡失守”而结束。朴总统虽然在那4年后遭暗杀身亡,但后来的全斗焕、卢泰愚,还是军人出身的总统相继登台。而且这两人都曾在越南担任过指挥官。在那个时代如果敢于在公开场合说战争的负面,首先就要有坐牢的思想准备。

韩国军队的屠杀 民主化后被揭露

1999年,发生了震撼韩国的“越南战争”观的事件。

那就是主流周刊杂志《韩民族21》刊登了“韩国军队在越南大肆屠杀老幼妇女”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是当时正在越南留学的历史专业研究生具秀姃女士(41岁)。在1992年韩国同越南实现邦交正常化后的第二年,具女士前往越南留学。1997年岁末,曾长期遭受军事政权迫害的金大中当选总统。在此背景下,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在胡志明市,我见到了目前仍在继续对事件进行调查的具秀姃。据她介绍,事情的起因是由于得到了调查韩国军队屠杀平民状况的越南当局的内部文件。“我对杀害孕妇和儿童的内容深感震惊。通过走访幸存者,我确信文件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具女士根据自身进行的调查资料,认为屠杀的被害者至少有9千人之多。

这里是韩国军队曾驻扎过的平定省。在太平村,鸡鸭穿过村中小路,水牛在水田里嬉戏玩耍。

“你看看我这里的伤口。”阮同龙(56岁)突然脱下裤子给我看腿上的伤口。据说手榴弹片还留在体内。疼得实在无法忍受时,只好喝点酒。这一天他的脸也是红红的。

事件发生在1966年2月。早上9点刚过,来到村里的韩国兵将68名村民集中赶到一处,命令全体趴在地上,然后一齐开枪射击,手榴弹爆炸声也随之响起。当时12岁的妹妹阿红头部被击中,妈妈的双脚也在瞬间被炸飞。说到这里,阮同龙的眼睛哭得通红。“妈妈在临死前一刻还在喊着救命。我的腿也中弹无法动弹。我惭愧自己无力救助妈妈。”村里人最后只有阮同龙等3人幸免于难。

在刻着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的旁边有壁画。画面上描述着带着有猛虎标识的猛虎部队士兵手持手榴弹在驱赶村民,以及房屋被烧毁,正在嚎泣的村民。阮同龙一边用手指着壁画一边说“朴正熙的军队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越南,发生过屠杀事件的省博物馆正在调查事实真相。“出生刚刚几个月的婴儿和老人也惨遭杀害。襁褓中的孩子和年迈的长者手中哪有什么武器!不可能抵抗。实在是太残忍了。”富安省的调查负责人、阮金花副馆长(47岁)介绍了统计有屠杀地点和遇难者人数的报告书。据说已经确认在该省内有屠杀场所33处,死难者679名。

为什么杀害这么多手无寸铁的人呢?圣公会大学的韩洪九教授强调了同朝鲜战争的相互关联。“士兵们经历过朝鲜战争。他们是在反共意识形态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认为共产主义者不属于人类,必须彻底消灭掉,所以早已有了‘扑灭赤色’的心理准备”。

在韩国,民众因为具女士的文章开始行动起来,包括许多民主化运动的旗手。在《韩民族 21》上开展揭发运动的记者高暻兑(40岁)这样表示:“我们曾经是日本殖民地统治的受害者。在越南战争中,士兵们的身体上也被沾染上了枯叶剂等,因此也一直认为我们是受害者。可是屠杀事件曝光后,加害者的面目暴露出来了”。

利用读者们的募捐资金,在越南建成了纪念公园。韩国的市民团体也树立了纪念碑,并向受害者援助生活费和帮助修缮房屋等。韩国的医生作为志愿者为村民看病,年轻人在当地举办夏令营学习历史。由市民们展开的谢罪及和解的行动至今仍在继续。也许是受到这些活动的推动,韩国政府也在援助建设学校和医院。

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问了河内,谈及越南战争时表示:

“对过去那段时期发生的不幸,我表示遗憾”。

而面对这样的表态,越南总理潘文凯(Phan Van Khai)仅说到“告别过去,展望未来”。对于由共产党独裁、以杜梅的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发展的越南来说,韩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从中可以感到这一层面的考量。

韩国军方对于屠杀从未进行过认真的真相调查。大张旗鼓地标榜“一揽子清算过去”的卢武铉政权,虽然对军事政权的侵害人权进行了调查,但是对这一问题仍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此外,被派往战场的士兵们曾在美军抛洒枯叶剂的地区作战,有10万人以上受到后遗症的困扰,也有人因不堪回首的经历而患上精神疾病。

现居住在首尔市内的金泰根(62岁),从1965年起两年时间作为猛虎部队的一员被派往战场。回国后不久即开始头痛并失去意识。经过反复住院治疗,现仍无法工作。受枯叶剂病害的影响,现在左腿变细,并因麻痹无法行走。“我是为国家去参战的,结果身体搞成了这个样子。最痛苦的是没有见效的治疗方法”。照顾他起居生活的妻子也先离他而去,现在他只能依靠国家发给的微薄伤残津贴一个人过活。

越南战争今天仍然在给韩国民众的心灵中投下了具大的阴影。

(樱井泉)

在发生了越南战争的冷战时代,日本与苏联、韩国、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下一期将以此为专题。

【照片说明】站在母亲和妹妹遇害现场的阮同龙。后面建有纪念碑==于越南平定省太平村、樱井摄影。

【相关稿件】多国派兵

越南战争是在冷战状态下很多国家一同卷入的国际性战争。中国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北越派出了防空作战部队和工兵部队等,前苏联也派遣了军事顾问团,北朝鲜派遣了空军飞行员。

美国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地区扩大,于1954年结成了军事同盟“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除美国、韩国之外,台湾以及西班牙、SEATO的缔约国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也向南越派兵参战。

日本尽管没有参加战斗,但仍然应美国的要求对南越进行了经济援助。从直到1972年仍被置于美国占领下的冲绳基地,美军向越南出击。在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下,横须贺及佐世保等位于日本本土的美军基地也担负了补给和修理等重要任务,在越南负伤的美国军人在日本接受了治疗。

1960年代后期,美国及欧洲反战运动日益高涨。在日本,也有已故作家小田实等于1965年结成了“实现越南和平市民联合会(越和联),领导了反战运动。

【关键词】越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为宗主国的法国图谋再将越南据为自己的殖民地,向越南派遣了军队,但在1954年奠边府战役败北后撤军。根据日内瓦条约将北纬17度线划定为临时军事分界线。北部为胡志明主席领导的主张社会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南部是资本主义的越南共和国(南越)统治,形成对峙局面。在南部,1960年组成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北越的支援下开展游击战,与美军、南越军战斗。美国认为在美苏冷战格局下,北越势力若得以扩展,将引起全球性的共产主义扩张的“多米诺效应”,因此为支援南越,于1962年在当地设置了军事援助司令部,公然开始介入。1964年发生了所谓美国舰艇在公海遭受北越攻击的东京湾事件。约翰逊总统于1965年开始正式实施进攻和轰炸北越,海军陆战队也开始登陆作战。可是,腐败且趋向独裁的南越政权已失去民众支持,已无力抗拒解放阵线的攻势。面对战争费用增加、死亡人数上升、世界的反战运动高涨等局势,美国决定撤军。1973年1月,南北越与美国、南越临时革命政府的四方签订了巴黎和平协定。但是北越和解放阵线继续加强攻势。1975年4月30日,西贡(现胡志明市)失守,南越政权垮台,战争宣告结束。第二年实施了南北统一选举,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

美国的战死者人数为5万8千人,伤残者为30万人。越南方面的战死者有一百几十万人,也有两百万人以上之说。

【备忘录】 朴正熙(1917~1979) 韩国军人、总统。曾先后入满洲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后在关东军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韩国陆军升任少将。1961年5月16日,指挥军事政变掌握了国家权力。经国家重建最高会议议长、代理总统职权后,在1963年的总统选举中当选。在任期间虽然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出现了与财阀勾结、滋生了腐败的现象。曾修改禁止三选(总统)内容的宪法,加强了独裁体制,镇压了政敌及民主化运动。1979年10月26日,在宴席上被自己的心腹、中央情报部(KCIA)部长金载圭枪击身亡。

《历史有生命力》第8章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下)

留驻记忆 / 朝鲜战争和电影

跳出“反共”思维

韩国电影一直以来都在描写朝鲜战争和南北分裂的题材。近几年在日本也颇受欢迎的“韩流”作品,于民族的悲剧里又融入了新的内容。

废除审查制度后,描写手法呈现多样化

1990年代末,韩国电影出现了巨大变化。

从2000年前后相继上映的有关朝鲜战争和南北分裂题材的大片中可以看到其变化的端倪。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演技,还有规模宏大的场面,无不追求好莱坞电影的效果。更主要的是对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描写方式”也采用了全新手法。

姜帝圭导演向国内外显示出了新时代韩国电影魅力,他导演的《生死谍变》(1999年)和《太极旗飘扬》(2004年)都正面取材于南北分裂的故事。姜导演在这次采访中谈到电影创作意图时说:“过去的韩国电影在描写朝鲜战争和南北分裂的题材时,都是在反共的固有观念框架下制作的。我试图要摆脱这种观念。”

例如,《生死谍变》是以韩国情报机关人员与住在首尔并已成为首尔市民的北朝鲜特工人员之间的爱情为主线的故事。它把北朝鲜方面的人物也作为“人”来描写,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朴赞郁导演的《JSA共同警备区》(2000年)也是以南北士兵间的交流为题材的。

以朝鲜战争和南北分裂为题材的电影从50年代后期开始拍摄了很多。但模式基本相同,都是宣扬南方的正确和北方的邪恶,始终贯穿着军事独裁政权的国是“反共”思想。

从60年代开始实施的电影法更进一步地强化了在那之前就已经施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束缚了电影人的手脚。与此同时,还有反共法,非但不允许对北朝鲜作任何善意的描写,而且哪怕只是不作恶意的描写,也将被视为“容共”。另一方面,甚至还有政府给制作了反共电影的电影公司发放奖金的事情。到了70年代,管制更加严格,对于电影界来说,那是一段黑暗的时代。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安贞淑委员长作为记者,长期以来对电影界进行了采访。她说:“严格的审查剥夺了电影的魅力,观众对于公式化的反共电影已经不屑一顾。金大中执权后废除了审查制度,被长期压抑的各种题材的电影才开始相继问世。”

随着民主化的进展,电影发生变化。金大中政权积极培育电影产业。当年30多岁、80年代在学校读书时参加了民主化运动、出生于60年代的“386世代”开始在电影界崭露头角。其中执导《生死谍变》和《太极旗飘扬》的姜导演和执导《JSA共同警备区》的朴导演都属于这一代。

对韩国电影详熟的东京国际电影节督导石坂健治先生指出:这些影片“不仅具有了娱乐性,而且重新审视了韩国现代史,体现了按照自已的方式重塑电影的意志”。例如,《太极旗飘扬》中就揭露了以前从未触及过的韩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屠杀平民的事件。

在近几年的电影作品中,开始不再单纯地把北朝鲜作为敌人,而是作为有着同样痛楚的同一民族来描写。另外也可以看出从过去立足于意识形态的“国家观点”向以谁都经历的爱情、友情为故事主线的“个人观点”的转变。

批判娱乐性节目

但是,也有这样的批判,说没有战争体验的人拍的都是不现实的作品。

2005年在韩国热映的《欢迎来到东莫村》是一部虚构的影片,描写了朝鲜战争期间一名联合国军的美国士兵在世外桃源的生活过程中与南北方的士兵之间建立起了友情的内容。

这部影片的导演朴光铉说:“我不是要描写朝鲜战争,而只是想描写战争的特殊性”。只是把朝鲜战争作为舞台背景,“本意是要拍成一部反战的电影,不是悲剧,而是以充满希望为结尾的作品”。

但是电影公映以后,不仅观众,包括一部分媒体也对其大加指责是“反美亲北”。

去年年底首位以电影人的身份担任了韩国艺术院会长的金洙容导演是一位拍摄过109部电影的资深大家。他是从电影界的“黑暗时代”走过来的人。由于审查制度不知被剪掉了多少胶片,还“拍过三部反共电影”。

但伴随着金大中政权的诞生,他应邀担任了音像制品等级委员会负责人,其前身是曾经折磨过自己的“审查机关”。在他任期内的六年中审查过的作品中就有《太极旗飘扬》和《JSA共同警备区》。据说他离任后观看《欢迎来到东莫村》兴奋得直拍大腿。

“兄弟们可以自由地来往于南北之间,简直是漫画的世界。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可以挑出很多毛病。不会有人相信电影里的世界,因为人们知道,现实就是现实。但是,电影是想像的艺术。在想像和表现充分自由的今天,难道我们不应该去享受导演们广阔的想像空间吗?”           (西正之)

【关键词】 电影法和审查制度  韩国的电影制作始于日本殖民地时代,当时需要接受朝鲜总督府的管制和审查。解放以后,经过朝鲜战争的混乱时期等,在1962年制定了“电影法”,规定了事前申请、上映许可的制度。该电影法实施至1986年间曾作过6次修订,其中在1966年修订版中加进了包括剧本在内均须经过事前审查的内容。

在为了维持体制而对文化艺术活动严加管制的朴正熙政权时代,1973年进行的第4次修订进一步严格了审查制度。因此,后来把70年代称为电影的最黑暗时代。在全斗焕政权下1984年的第5次修订中废除了审查制度,改为“事前审议制”,但实际上仍为事前审查。1996年,经宪法法院认定,事前审议制违宪,至此宣告了审查时代的结束。

【照片说明】

• 在日本也很有人气的张东健(左)和元斌(右),在《太极旗飘扬》中饰演了悲情兄弟。(MK PICTURES提供)

• 《欢迎来到东莫村》的韩国版宣传海报 (filmitsuda提供)

【相关稿件】

代表着韩国电影界的巨匠林权泽导演(71岁)以《西便制》等描写了优美的韩国传统和风景的作品著称。但他过去也曾多次拍摄过朝鲜战争题材的作品。林导演在左翼和右翼对抗以及朝鲜战争的混乱中渡过了自己的少年时期。1962年初次执导,初期导演了几部战争题材的影片,1973年导演了军方全面协助的国策战争电影《证言》。

我采访林导演是从什么考虑出发拍摄这部朝鲜战争题材影片的?

林导演回答:“不是出于名誉,但为了今后又不能不考虑当时的处境。我的家族里有人参加了左翼活动,按当时连座制的思维方式,我是不会受到国家信任的人。但是,实际上能够拍摄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影片也确实别无他人”。

他对少年时代经历的思想对立和战争所带来的悲剧有着深刻的反思。可那时处在审查的时代。

“在时常受到审查官的捆缚下,我连想都没想过把自己的想法反映到电影中。这种情况一直从朴正熙政权持续到卢泰愚政权”。                                 

直到民主化得到发展的1994年,他才真正地将自己的朝鲜战争观溶入了他的大作《太白山脉》中。

“无论是什么样的理想,都不能建立在人的牺牲基础之上去实现。但是,韩国战争(朝鲜战争)却只残留下了民族的牺牲”。

但评价并不理想。“因为没有意识形态的偏向,所以没有得到任何政治势力的评价”。

那以后他再也没拍过有关朝鲜战争的电影。

“战争和分裂的后遗症至今捆扰着我们这一代。我们是否冷静地描述了那个时代呢?我应该离开那个时代了,期待着没有创伤的一代人的作品”。

◇ 林权泽:1936年生于全罗南道长城。2002年《醉画仙》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奖。去年公映的《千年鹤》是其第100部作品。

《历史有生命力/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下)》 新中国的意义 尚无定论

连载•访谈20位有识人士(16)

——东亚近现代史上的十件大事是什么?

毛里和子 早稻田大学政经学术院教授

东亚的近代史始于“西方的冲击”。鸦片战争开启了清王朝没落与近代中国的苦难历程。日本则以“开国”和“大政奉还”相对应。但是,明治维新到底意味着日本为东亚近代化打了先锋,还是为日本实现其在东亚的野心确定了方向,仍有很多问题值得重新审视。

以日清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为契机,东亚的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日本引发了中华帝国的重组。李鸿章外交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为日中战争埋下了伏笔,也成为延续至今的“分裂中国”的根源。从这一点来讲,日清战争是极具现代意义的。

1905年的第二次日韩协约和1910年的《日韩合并条约》使大韩帝国灭亡,朝鲜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如“创氏改名”所象征的那样,朝鲜可以说是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很特异的殖民地。近代日本对朝鲜人的蔑视和对朝鲜的统治,其结构和内容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为什么会这样?很有必要加以探明。

从1931年关东军制造满洲事变,后经过卢沟桥事件,日本与中国进入全面战争。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使中国民族主义高涨,开始了举国抗日,日本耗费了庞大的人力和资源,最终惨败。对这场战争及其评价,时至今日,围绕着历史认识问题日中间的对立仍然根深蒂固。

本已陷入对华军事作战泥潭的日本又与美英开战,同时为了获取战争资源又开始了对东南亚的侵略。由于美英具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实际上从1942年上半年开始战况就已经相当恶化了,但日本的指挥机关仍然选择了“玉碎”(全部玉碎)的道路。搅入战争的合理性何在?应该在什么时候中止战争?战争的最终责任应由谁负?这些都是应该搞清楚的课题。

随着欧洲冷战的开始,在东亚相继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开始的朝鲜战争以及中国的参战决定了东亚的分割局面,而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72年美中接触和日中邦交正常化。不过,社会主义究竟在中国留下了什么?从毛泽东正反两方面的“遗产”都未能得到剖析这一点来看,人民中国成立的意义何在尚无法确定。

战败以后,日本通过占领军的手实行了民主化,实施了和平宪法。但是,不应该只停留在“移植”的层面。像大正时代民主主义那样从战前延续过来的基础是植根于“移植民主主义”的,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的惨祸为日本国民带来了和平主义。民主主义、和平与经济增长是对战前时期的日本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成为东亚发展的样板,不可否认这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被割裂了的朝鲜半岛的南部,经过了军事独裁政权现已开始转向民主主义。其背景是中间阶层的出现和不容军事独裁的国际环境。虽然还不能说民主制度已经生根,但韩国的民主化与台湾的民主化相互作用,对东亚的政治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国被世界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倒台以后,1978年由邓小平们指引着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和“GDP翻两番”的目标。通过经济脱社会主义化以及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开放政策,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指示加速市场化,中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增长。这种势头将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大国中国”将如何改变世界秩序,受到世界极大关注。

(采访人:福田宏树)

我选出的10件大事

① 鸦片战争

② 明治维新

③ 日清战争、台湾割让

④ 日本兼并韩国

⑤ 从满洲事变到日中15年战争

⑥ 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战败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亚洲冷战

⑧ 日本的民主化与高速增长

⑨ 韩国民主化运动

⑩ 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 依年代序列)